Reading Log.

Edited by Ben.

Show Your Work 01

10 Ways to Share Your Creativity and Get Discovered

  1. Genius v.s Scenius.

    你不必非要是个天才!

  2. 关于创造力,有很多myths。但是最危险的一种是:孤独的天才,即,天才都是孤独的。

    一个拥有超人般智慧的人似乎从来没有出现,没有任何影响力or前驱,直接与神相连;当有一天激励到来的时候,他们脑子突然开窍,像闪电一般在脑中打开了一道光亮,然后在这些人的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始努力工作把伟大的思想付诸在伟大的作品上,直至获得全世界的称赞!

    如果你相信这样的myth,那创造将会变成一种反社会行为,只能被极少部分的人拥有,而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就只能在周围转悠、呆呆地带有敬畏地瞻仰着这些牛人:Mozart、Einstein、or Picasso。

  3. 著名音乐家Brain Eno提出了一种有关创造的更健康的定义:场景天才。在这个模式下,伟大的想法经常是从一群有创造力的人里产生的,什么人呢?艺术家、馆长、思想家、理论学者或者其他引领时尚的人群,这些人创造了一种“天赋生态”。

    如果你回望历史,会发现我们视作孤独天才的那些人不过是那群互相支持、互相“抄袭”、互相“偷想法”、互相贡献的人群中的一个而已。

    场景天才不会从这些伟人的成就中拿走成就,它支持一种理论:好的工作并不是闭门造车,真正的创造在一些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协作、是思维连接思维从而催生出的成果。

  4. 作者:我喜欢“场景天才”这个想法的主要原因是它为我们这些自视为普通的人创造了努力空间。

    成为场景天才中的一部分并不要求你多聪明或者多有天赋,而在于你能够贡献什么:你分享的想法、你连接的质量、你发起的一场会话等等。

    如果我们忘记天才而更多的是想着去我们如何才能为场景天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我们就能够调整我们自己的预期以及我们希望被接受的这个世界的预期。我们会停止去询问其他人能够为我们做什么,而转而去想我们能够为其他人做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思维转变)

  5. 我们居住在一个比以往更容易加入一种场景天才的时代。网络上有很多场景天才打破了地理的隔离彼此在网上获得了连接。

    博客、社交媒体站点、电子邮件社群、讨论板、论坛等等,都是同一类事物:人们消磨时间、讨论各自关心的内容的虚拟场景。

    这里没有任何限制,只需要在线就可以做一些贡献到这个scenius中。

  6. “我们都是业余爱好者。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
    —— 查理·卓别林(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

  7. 我们都很害怕被揭露为业余者~ 但是实际上,业余者拥有比专家更多的优势。业余者会真正热爱自己想学的东西,并且没有什么可以lose的,没有名利心,这让他们更愿意去尝试。

    他们追随自己的内心中迸发的突发奇想,并且愿意尝试任何事并从中获得结果。

    有时候,以一种非专业的方式,经常能够获得更多的新发现。

    在业余者的思维中,有很多种可能性;

    在专家的思维中,可能性就非常少。

    我:这也是我的slogan的原因,实际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对一些社会现象或者日常问题都能够给出超乎专家的解决方案,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把业余者的优质解决方案与专家面临的复杂问题进行连接。

    Get the knowledge flowing and circulating! :)

  8. 业余的人不怕犯错,也不怕被别人看成具有荒谬行为的人。他们爱自己所爱,所以不怕做那些别人看起来是傻的甚至是单纯愚蠢的工作:最愚蠢的创作行为也是一种创作行为。

    致敬周星驰:乞丐中的霸主,还是乞丐!

    在创造性工作的范畴中,平庸的工作和好的工作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但是,平庸的创造性工作依然属于这个创造性工作的范畴,我们可以从平庸递增到越来越好。真正的gap存在于什么都不做与做点什么之间。

    业余者就是知道这样的道理:贡献一点点一定比什么都不贡献要好得多!

  9. 业余者虽然缺乏专业训练,但是他们是终身学习者。他们把学习的过程公开,让其他人能够从他们的失败或者成功中也能学习到经验。

    那些聪明的人,都是比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关注和思考不同事情的人。业余者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就是普通的拥有爱好的人群,但是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思考他们的爱好。

  10. 有时候,业余者比大师更能教会我们更多的东西:

    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学校中,两个学生可以为彼此解决困难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大师可能都解决不了。

    why?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因为大师对此知道的可能是更少的。我们希望别人帮我们解决的是他们最近遇到的问题,而大师遇到这个问题的时间是很久以前了,大师们可能已经忘了。

  11. 看那些业余者工作也可以激起我们想要自己跃跃欲试的躁动的心:虽然他们的工作比较terrible,但是原始的热情是会传染的(Raw enthusiasm is contagious),所以我们也会想要去试试,尽管会terrible,但是依然让人按耐不住那颗想试试的心。

  12. 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终将成为业余者。即使是专家也是这样,对于专家而言,如果想要保持茁壮成长,就要像业余者那样保持业余精神、拥抱不确定性和未知。

    例子:Radiohead frontman Thom Yorke 说,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其他业余者也是一样拥有这种品质)就是从手边拿起任何一件工具,然后从中取出自己的想法发布到world!

  13. 在分享自己工作的这条道路上最好的开始方法就是:想一想你想学什么,并做出承诺 → 在其他人面前学习你想学的内容。

    ❶找到一个场景天才,注意别人都在分享什么,然后把别人没有分享的内容用笔记记录下来;❷留意你能够用自己的efforts填补的空洞,别管一开始的时候这个空洞到底有多糟糕,也别担心你需要从这个空洞中获得怎样的报酬or工作;❸忘记去成为一个专家或者专业从业者,把自己的业余主义(自己的心、自己的爱)时刻牢记脑海。用这种思维和行动分享你爱的内容,那么,与你具有相同所爱的人会找到你的!

  14. 如果你不使用你的声音,那你不可能找到自己的声音。

    找到你的声音,然后站在屋顶上呐喊出来,直到想找你的人找到你为止。——Dan Harmon

  15. 作者:以前我总是被告知要找到自己的voice,但是年轻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甚至一度怀疑我是否拥有我的声音。但是现在我意识到了,唯一找到自己声音的方法就是去使用它。我们的声音是我们固有的,只要我们谈论我们喜爱的东西,我们的声音就会跟着出现了。

  16. Demo:有一位film critic因为患有癌症遭到集中的化疗治疗等手术而彻底丧失了发声能力,作为一个靠声音、靠说话吃饭的人却无法说出一句话,只能靠着手写在纸上或者在电脑上打字让电脑软件用生硬的朗读方法读出来。从日常的对话中断绝之后,这位film critic把自己全部投入到了blogging上,用书写的方式把自己能写的、能想到的都写了出来,只要有人回应,他就逐个回复:在互联网上,我真正的voice找到了表达方式;我必须去blogging,这关乎被听到or被忽视、存在or不存在的问题。

    上面的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是在今天、在这个时代,如果你的工作不公布在网上,那就等于不存在。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使用我们的声音,但是很多人浪费了、忽视了。如果你想要让别人知道你在做什么或者你关心什么,你必须学会分享。

  17. 阅读讣告。(作者有每天早上阅读讣告的习惯)

  18. 史蒂夫乔布斯说:记住我终将死去这一事实是帮助我面临重大抉择时刻的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所有外部的期待、所有的荣誉、所有对失败或者尴尬的害怕,在死亡面前都会消逝,从而留下最重要的东西。记住我们终将死去是避免我们陷入“我们一直思索着还有什么可以丢失”这个陷阱的最好方式。我们已经赤身裸体了!

  19. 如果这听起来很可怕或者需要做很多工作,那么考虑一下这个:终有一天我们会死去。我们大多数都会忽视这个最基础的事实,但是考虑我们不可避免的结局将会让我们更客观的看待世事。

  20. 我们都读过一些主人公临近死亡顿悟之后改变生活的故事。There are a lot of demos in there.

    作者:不幸的是,我是一个胆小鬼,我不想要那种经验,我想要远离死亡,但是我会在某种方式上记得它终将到来→读讣告。讣告就像是对于胆小鬼而言的对死亡的最近体验。读讣告可以让我们考虑death而同时又可以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

  21. 讣告并非真正的关于death,他们关乎人生!每个讣告的加和都是关于英勇而崇高的人群。读那些已逝人群的讣告让我们想要早起去做些像样的事,每天早晨考虑人终将离去会让我们更想要好好生活。

  22. 试一试吧:每天早上读读讣告,从那些前人面对困难的时候努力想办法解决的事迹中汲取inspiration,他们都是从业余者开始,他们用自己身边仅有的资源凑合着努力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他们有勇气让自己到那里。

    Follow their example. 效仿他们的做法吧!

 

#有效行动 #有效阅读